注意这7种注射液CFDA提示关注含钆对比剂反复使用引起脑部钆沉积的风险
时间:2017年12月29日下午3:00
地点:医院19楼会议室
主持:戈大春主任
会议议程
1、2018年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合理用药及药品限量调整实施方案----医务科 陈星科长
2、 合理用药办公室通报2018年医院药品使用专科限制使用情况----合理用药办公室 彭扬
3、医保办公室介绍我院在用医保限制使用药品情况----医保办公室 黄慧芳主任
4、2017年1-12月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汇总分析----药剂科 戈大春
5、科主任交流发言
6、院领导总结发言
首先由医务科陈星科长介绍了2018年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合理用药及药品限量调整实施方案(见附录),全院药品限量最高为零售金额不超过8万元,一品双规每个品种4万元。为保证临床用药正常有序,对当月限量提前用完的药品(当月15号前就用完限量的药品)下月限量将作减半处理。合理用药办公室彭扬通报了2018年医院药品使用专科限制使用方案,2018年医院将根据药品使用说明书及苏州市医保部门限制使用规定确定临床限制使用科室,从而达到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及控制医院药占比。接下来医保办公室黄慧芳主任介绍我院在用医保限制使用药品情况,提醒临床医生使用药品时要严格按照医保限制使用规定。最后药剂科戈大春主任通报了医院各科室2017年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情况,总体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有所增加但上报质量都不高,各临床科室药品不良反应上报数量也不平衡,大部分科室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上报指标,全院有五个临床科室没有完成年初制定的上报指标,希望大家重视。王伟副院长指出对医保限制药品临床科主任要严格把关,特别要杜绝不合理用药,可用可不用的药不用。王平院长总结时强调2018年临床科主任要进一步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上报工作,医务科要对药品不良反应上报进行考核,要落实2017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绩效考核。临床科主任一定要充分掌握好医保限制使用的政策,大力配合2018年医院合理用药及药品限量调整实施方案的实施,不断提高全院合理用药水平。
解决创新药、儿童药、短缺药供应问题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下一步这项工作将有望从机制上加速推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科技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促进食品药品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支持创新药、儿童专用药、临床急需以及罕见病治疗药物医疗器械研发。
意见提出,加强食品药品产品从研发生产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创新。支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和上市后药品医疗器械监测和再评价,中药创新药、民族药、天然药物、传统中成药的研发及其临床评价和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针对食品药品创新重大科技问题,意见提出了细化要求。根据意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相关单位将共同参与食品药品等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引领性原创研究、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研发和联合攻关。
下一步,食药监总局重点实验室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推进。根据意见,重点实验室将重点在食品药品监管新方法、检验检测新技术、标准制修订、安全性评价等多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特色突出的科技创新基地。
解决公众用药问题,关键是创新。业内人士认为,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意见立足监管科技创新,有望助推药品医疗器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质量的提高,促进食品药品研发与产业升级换代。
食药监总局此前已在审评环节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对创新药品予以优先审批。通过推进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金花清感颗粒、苹果酸奈诺沙星胶囊、富马酸贝达喹啉片等一批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和我国首仿药获批上市。
医药产品关乎国计民生,尽管国家对医药产品安全管理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措施,但是,目前我国医药产品追溯技术参差不齐、技术标准缺失、各溯源系统互不兼容,给行业监管和消费追溯造成极大困扰。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医药产品追溯体系标准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建立中国医药产品追溯体系标准迫在眉睫。
医药产品追溯体系是医药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医药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加工、运输、存储、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中形成的安全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和标识,实现信息互通共享、通查通识,达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动态管理系统。
医药产品追溯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最小单元医药产品赋予“标识码”,经外标或嵌入方法,为医药产品“戴上”具有独有标记的标签,再通过识读设备在原料采购、生产、检验、流通、销售、使用等各环节读取“标识码”,并将安全信息快速传输到“云端”即专业管理追溯平台数据库,完成自动记录各项数据,从而实现从原料采购、生产、检验、配送、流通到消费使用的全程追溯可视化。
专家指出,医药产品追溯体系是打造企业快速响应国家政策及市场需求信息服务生态链的重要途径。医药产品追溯体系能帮助药企构建一个将上下游各供应链环节数据全部打通并连接消费者的医药互联网。医药产品的下游环节特别是消费者,可对上游环节实时溯源,实现质量管控,规避安全风险。同时,医药产品追溯体系还能帮助企业快速建立满足国家与市场监管要求的医药产品管理系统,并构建信息服务大数据生态,便于经营者和消费者与企业互动,从而实现医药产品生产流通全过程透明化、可监控化。
目前,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正组织医药产品追溯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核心专家学者,在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加速开展医药健康追溯领域的国际、团体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从而推动我国医药产品追溯体系健康发展。
近日,CFDA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CFDA决定对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适应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儿童用药】等项进行修订。
公告指出,所有注射用赖氨匹林生产企业均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修订要求,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于2018年3月31日前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修订内容涉及药品标签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说明书及标签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在补充申请备案后6个月内对所有已出厂的药品说明书及标签予以更换。
注射用赖氨匹林说明书修订要求
一、警示语
增加警示语:“本品可导致过敏性休克、严重皮肤损害等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如果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哮喘、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症状或体征,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
二、适应症
由“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修改为“不适用于口服给药的发热及中度疼痛的治疗”。
三、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少数病人用药后出现皮疹、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或粘膜充血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其中哮喘较多见,而且多发于30岁以上中年人,于用药数分钟后发生呼吸困难、喘息,称为“阿司匹林哮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已报道的严重皮肤损害包括:大疱性皮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剥脱性皮炎等。
2.瑞氏综合征:16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可能发生瑞氏综合征。1—2周内患有水痘或流感样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不应使用本品。如该人群使用本品后突然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及烦躁不安等表现,应警惕瑞氏综合征。此种情况虽然少见,但神经系统症状进展迅速,可危及生命。
四、注意事项
1.该药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医生应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如果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治疗。
2.该药可引起严重皮肤损害,包括大疱性皮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剥脱性皮炎等。如果患者用药后出现皮疹、瘙痒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诊。
五、儿童用药
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儿童用药后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参见不良反应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食品药品标准工作的目标,要求加快建立“最严谨的标准”,构建科学、全面、可检验、能执行的食品药品标准体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
国家食药监总局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适应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需求、体系完整、结构合理、技术突出的标准体系,标准科学性、有效性、适用性显著增强。标准管理机制更加健全,基本形成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标可保、监管执法有标可依、市场规范有标可循、创新驱动有标引领的良好局面。
具体来说,将加强食品安全标准与监管的有效衔接,推动修订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发布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强制性标准得到全方位贯彻实施;制修订国家药品标准3050个,其中中药民族药标准1100个、化学药品标准1500个、生物制品标准150个、药用辅料标准200个、药包材标准100个;制修订医疗器械标准500项,包括诊断试剂类标准80项、有源医疗器械标准200项、无源医疗器械和其他标准220项。
对此,总局表示,将从四个方面加快提升标准水平:提高食品标准科学实用性,保障公众饮食安全;加快药品标准提档升级,保障药品安全有效;提升医疗器械标准科技创新能力,引领高新技术产品发展;完善化妆品标准体系,促进产品安全优质。
在完善标准管理机制方面,总局指出,将加强标准统筹管理、标准基础研究、标准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和标准的贯彻实施。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含钆对比剂重复使用可引起脑部钆沉积的风险。
含钆对比剂(GBCA)是一种静脉内注射药物,主要用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增强内脏器官、血管和组织的影像质量。
2017年以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加拿大卫生部等国外监管机构,相继发布了关于GBCA的安全性信息,提醒在进行多次增强造影MRI扫描后,可能会造成钆在脑部逐渐沉积的风险。三个国家的监管机构均对此采取了相应风险控制措施,EMA建议暂停钆双胺、钆喷酸和钆弗塞胺3种线性静脉注射制剂GBCA的上市,其他几种仍可继续在临床使用,FDA和加拿大确定修改药品说明书,完善相关安全性信息。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显示,未收到与脑部钆沉积相关的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国外已发表的研究表明,静脉注射GBCA后,脑部可检测出痕量钆,且线性GBCA给药后检出的浓度比大环类更高。
综上,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建议如下:
1. 请医务人员关注国外相关研究发现的GBCA反复使用引起钆在脑部沉积的风险,现有的证据表明,线性和大环类GBCA均会在大脑中发生痕量钆沉积,但线性的沉积量比大环类高。应谨慎使用GBCA,在必须使用的情况下,应使用最低批准剂量,并在重复给药前仔细进行获益风险评估。
2.患者在涉及使用GBCA的MRI检查中,对个人健康状况存在任何问题时,应询问医务人员。
3.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加大合理用药宣传,同时应加强上市后钆沉积的安全性监测与研究,并及时将相关安全性信息传达给医务人员和患者。
问答
1.什么是含钆对比剂?在临床中如何应用?
含钆对比剂(GBCA)含有钆元素,通过载体分子相互连接形成螯合剂。在此过程中,有机大分子在钆周围组成一个稳定的复合体。螯合钆较游离钆的毒性降低。根据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线性和大环类,线性结构更易释放钆离子,大环类结构更稳定、更不易释放钆离子。
GBCA主要用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时增强内脏器官、血管和组织的影像质量。
2.我国上市的含钆对比剂包括哪些?
目前,我国批准上市的有钆喷酸葡胺注射液、钆双胺注射液、钆贝葡胺注射液、钆塞酸二钠注射液、钆特酸葡胺注射液、钆特醇注射液、钆布醇注射液等7种GBCA。除了钆塞酸二钠注射液、钆特醇注射液、钆布醇注射液外,其他均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所有GBCA均没有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7年版)》。
3.含钆对比剂有哪些不良反应?
GBCA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荨麻疹、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头晕、胸闷、呼吸困难、潮红、静脉炎、心悸等。
此次通报中提到的钆在脑部沉积的风险,国内尚无相关病例报告,国内外也尚未发现与脑部钆沉积相关的影响健康的不良结局。应密切关注此类风险。
4.使用含钆对比剂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请医务人员关注国外相关研究发现的GBCA反复使用引起钆在脑部沉积的风险,现有的证据表明,线性和大环类GBCA均会在大脑中发生痕量钆沉积,但线性的沉积量比大环类高。应谨慎使用GBCA,在必须使用的情况下,应使用最低批准剂量,并在重复给药前仔细进行获益风险评估。
患者在涉及使用GBCA的MRI检查中,对个人健康状况存在任何问题时,应及时询问医务人员。
近日,美国FDA更新了丙肝抗病毒药物ledipasvir/sofosbuvir(Harvoni)及sofosbuvir(Sovaldi)的说明书信息,因其制造商报告称患者在联用该类药物与胺碘酮后发生心动过缓、起搏器干预及死亡等事件。
相关药企报告了9例发生严重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患者。他们均使用过胺碘酮,3例服用ledipasvir/sofosbuvir,5例服用sofosbuvir和daclatasiver,1例服用sofosbuvir和simeprevir。7例患者服用过β受体阻断剂。
所有患者在联用药物后发生症状性心动过缓,6例患者在用药24小时后发生;1例患者在治疗后死于心脏骤停,3例患者植入起搏器。
目前尚未有患者服用sofosbuvir加利巴韦林或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发生心动过缓的案例。
最新FDA抗病毒药物说明书建议医生应与患者(无法进行其他治疗方法)讨论潜在的风险。患者应在首次治疗48小时后进行心脏监测,其后也应每2周进行一次日常心率监测。因为胺碘酮半衰期较长,所以停用该药物的患者应进行同样的监测。
加拿大卫生部网站日前发布消息,警示2%利多卡因凝胶致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
近期,加拿大卫生部开展了一项安全性回顾,旨在评估使用利多卡因凝胶导致婴幼儿严重副作用的潜在风险。在此之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曾发布安全性公告,表明利多卡因凝胶不应用于治疗婴幼儿出牙疼痛。FDA还要求在说明书中描述针对此年龄组的严重副作用风险。加拿大当前的产品信息不建议将利多卡因凝胶用于婴幼儿出牙疼痛。同时,加拿大儿科学会制定了出牙期指南,该指南也不支持使用此类产品。
在加拿大,2%利多卡因凝胶主要用于减轻口腔疼痛及不适,或体格检查及手术前的口腔麻醉,共有4种非处方2%利多卡因凝胶产品在上市销售。加拿大卫生部经安全性评估后认为:目前,在加拿大未发现有使用2%利多卡因凝胶导致严重副作用的病例。国际医学文献综述显示,在婴幼儿中共报告了13例使用2%利多卡因凝胶产品导致严重副作用的病例。在FDA报告的年龄为5个月至4岁婴幼儿中,2%利多卡因凝胶与严重副作用(癫痫、重度脑损伤、心脏问题及死亡)相关。尽管加拿大的产品信息不建议使用2%利多卡因凝胶用于出牙疼痛,但是某些产品的说明书和给药说明并未指明给药时间间隔,这可能导致患者摄入高水平的利多卡因,从而使婴幼儿产生严重副作用。
加拿大卫生部正在与该产品的生产企业合作更新产品信息,警示婴幼儿的严重副作用风险,并明确给出获批适应证的使用说明。
R:
阿仑膦酸钠 70mg 口服 每隔1周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 0.5ug 口服 qd
处方分析: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与阿仑膦酸钠属于重复用药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与阿仑膦酸钠:两药同属于钙、磷代谢调节药
R:
五维赖氨酸颗粒 5g 口服 bid
匹多莫德分散片 0.4g 口服 bid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10ml 口服 tid
克拉霉素缓释胶囊 0.25g 口服 qd
处方分析:用药不适宜
克拉霉素缓释胶囊儿童慎
若患者为12岁以下儿童,请使用其他适宜剂型的品种.
R:
口服补液盐Ⅲ型 5.125g 口服 tid
氧氟沙星片 0.2g 口服 tid
处方分析: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氧氟沙星片中的氧氟沙星与口服补液盐Ⅲ型中的枸橼酸钠存在相互作用
机制:氧氟沙星的产品资料说明:尿碱化剂可减少氧氟沙星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结果:两药合用可减少氧氟沙星在尿中的溶解度,而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应谨慎!
分裂情感性障碍是一种慢性精神障碍,临床上同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性症状。发病率约 0.3%。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的治疗方案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病性症状,抗抑郁药或是心境稳定剂改善情感性症状。难以避免联合用药的结局,不可避免的增加药物副作用,降低治疗依从性。
帕潘立酮作为唯一一个药物监管局批准的治疗急性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口服药。短期口服药的不足就是服药间期段,病人常常因为各种愿意难以坚持每日服药,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长效针剂如棕榈酸帕潘立酮,每月只需注射一次,不仅可以免受每日口服带来的副作用,而且其长期预后不输口服药。这在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维持治疗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那么其在急性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中是否也有如此魅力呢?
为此来自杨森科研所临床部的 Fu 教授开展了此次非盲法长期随访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棕榈酸帕潘立酮长效针剂(PPIM,每月肌注一次)在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副反应情况。本次研究共包括两阶段,阶段一是为期 25 周的急性症状控制期(非盲),阶段二是为期 15 个月的维持治疗(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本次结果报告的是阶段一的结果,发表在 2016 年 8 月的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pharmacology。
本次研究纳入不同临床相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共 667 例。320 例患者接受 PPIM 单一治疗,347 例患者联用 PPIM 治疗。治疗前 13 周内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用药剂量,最后 12 周治疗剂量不变进入维持期。由于副反应、无效或是中途退出等原因,最后 333 例患者(333/667,49.9%)完成为期 25 周的治疗,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双盲研究。
主要的疗效评估工具包括:PANSS 量表、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严重程度量表(CGI-S-S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杨氏躁狂量表(YMRS)及人际、人际关系及社会功能量表(PSP)。副反应评估主要有副反应事件发生率(TEAEs),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生命体征、锥体外系症状量表。
所有被试入组时均有精神病性及情感双重症状,情感症状包括抑郁(48.0%)、躁狂(26.8%)及混合(25.2%)。症状的严重程度分别为:PANSS:85.8±12.8 分,CGI-S-SCA:4.4±0.6 分,HAMD:20.4±7.8 分,YMRS:18.6±9.5 分。其中 57.7% 的患者属于中等严重程度,37.6% 达到重度标准,PSP:51.4±11.0,93.3% 患者社会功能不稳定(31-70 分),4.5% 的患者功能基本丧失(≤ 30 分)。
治疗第一周患者的精神病性、抑郁及躁狂症状即有明显缓解,最终共有 63.2%(413/653 例)患者各症状均达稳定,其中联合治疗达 67.2%(229/341 例),单药治疗达 59.0%(184/312 例)。无论是单一治疗还是联合治疗,患者的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安全性上,超过 62.5% 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54 例患者副反应明显,最终有 50 例因此中断实验。多数患者的副反应程度只有轻、中度。常见的副反应从高到低分别是:注射部位疼痛(10.6%)、失眠(10.0%)、体重增加(8.5%)、类帕金森症状(6.4%)、头疼(5.4%)及其他。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为期 25 周的长效帕潘立酮肌注治疗可迅速有效缓解急性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各种症状,改善患者社会功能。不管是作为单一用药还是联合治疗,治疗第一周既有明显改善。稳定期各项症状仍然在进一步缓解。近一半的患者缓解并进入下一阶段实验,这个数据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安全性上,长效针剂治疗伴发的副反应与口服治疗无明显差异。
如前所述,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多是联合治疗。本项实验证明 PPIM 不管是单一用药还是联合治疗,疗效不输其口服药,且安全性也得到了证明。那么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单用 PPIM 即能改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多种症状,这是令人欣喜的结果。PPIM 可能作为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治疗选择之一,当然还需进一步证明。
本项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没有纳入慢性患者,可以短期观察其相应的疗效作为对比。二是没有安慰剂对照。三是稳定标准限制了更多的患者进入下一阶段的实验。最后本项实验均取得患者的知情及同意,但实际中有些患者可能不愿意肌注治疗,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
近日,美国 FDA 宣布批准 Spinraza(nusinersen),这是获批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儿童及成年患者的首款药物,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罕见而往往致命的遗传性疾病,其影响肌肉强度和运动。Spinraza 是一种注射剂,使用时被注射入脊髓周围液体中。
「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一直有长期的需求,脊髓性肌萎缩症是婴儿当中最常见的一种死亡因素,其对任何年龄段的人均能造成影响,」FDA 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神经类产品部门主任、医学博士 Dunn 称。
「我们建议该药物申请者提前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体现了 FDA 致力于支持开发与批准安全有效罕见病药物的承诺,我们努力对这种药物的上市申请进行快速审评,为这种令人衰弱的疾病批准首款药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脊髓性肌萎缩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控制运动的下运动神经元的丧失,该疾病可导致虚弱与肌肉萎缩。疾病发作的年龄、症状与进展速度有广泛的变化。Spinraza 被批准用于所有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
在该药物开发期间,FDA 与申请者密切合作,帮助设计与完成药物批准所基于的分析。Spinraza 的有效性在一项临床试验中得到证明,试验受试者为 121 名婴儿期就发作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患者,他们在 6 个月大之前就被确诊患有这种疾病,在不到 7 个月大时接受第一次药物治疗。
受试者随机接受药物治疗,即向脊髓周围液体中注射入 Spinraza,或经历一种没有药物注射的模拟过程(皮肤点刺)。与经历模拟过程的受试者相比,有两倍的受试者接受 Spinraza 治疗。该试验评价了头部控制、坐、仰卧位踢腿能力、翻滚、爬行、站立及行走等动作发展指标改善的患者百分比。
为了尽早评价研究结果,FDA 要求药物申请者进行了一项期中分析,121 名患者中有 82 名患者符合这项分析。对于该研究定义的动作发展指标,有 40% 的 Spinraza 治疗患者得到改善,而对照组患者中动作发展指标无人能够得到改善。
另外还进行了开放式非对照临床研究,受试者为出生 30 天到 15 岁第一次用药的症状性患者,以及生出 8 天到 42 天第一次用药的患者。这些研究没有对照组,因此与对照研究相比更难以阐述,但研究结果似乎广泛支持在婴儿期发病患者中进行的对照临床试验所证明的临床有效性。
临床试验中,Spinraza 治疗受试者出现的最常见副作用是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及便秘。警告和注意事项包括血小板计数降低及肾毒性。在动物研究中观察到有神经毒性。
FDA 对这款药物的上市申请授予了快速通道审评与优先审评资格。该药物还获得了孤儿药资格,孤儿药资格可以提供激励措施,帮助和鼓励用于罕见病药物的开发。
根据一项旨在鼓励开发用于预防与治疗罕见儿科疾病新药与新生物制剂的计划,该药物的申请者获得了一张罕见儿科疾病优先审评券。凭借该审评券,申请者将来可为一款不同产品的上市申请获得一个优先审评资格。自该计划实施以来,这是 FDA 发布的第 8 张罕见儿科疾病优先审评券。Spinraza 由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百健上市,由加利福尼亚州卡尔斯巴德的 Ionis 制药开发。
据香港“东网”报道,刊登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网络版的研究指出,日本神户药科大学教授江本宪昭和副教授池田宏二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防止罹患代谢综合症和糖尿病的新蛋白质Fam13a,希望该研究成果将应用于开发病人在肥胖状态下不会令Fam13a减少的新药
该研究新发现的是帮助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的蛋白质,被认为有望推动开发预防患病的新治疗药物。
科研团队表示,人体发胖后脂肪细胞会肥大,导致胰岛素作用变弱,出现代谢综合症等症状的风险升高,但也有即使肥胖也健康的人,所以之前肥胖与出现有关症状的详细关系无法被证实。
不过在实验期间,科研团队注意到白老鼠发胖时,脂肪细胞中极端减少的Fam13a。经分析发现,Fam13a可以阻碍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所需的其他蛋白质被分解。
通过对遗传基因的操作,让Fam13a出现缺损的白老鼠,在普通状态下也呈现轻度的胰岛素作用不良,结果白老鼠发胖后血糖值明显升高。另一方面,让脂肪细胞中生成大量Fam13a的白老鼠,血糖值则没有升高,显示它较难患上糖尿病等病症。
美国 FDA 近日宣布,它正要求对全身麻醉和镇静药物反复或长期用于孕妇及 3 岁以下儿童增加新的警告,因为这些药物对大脑发育可能有影响。但我接触的一位医生对此表示担忧,称新的警告可能刺激患者及家长推迟可能拯救生命的手术。「这篇科学文献目前如此含糊,以致我认为 FDA 发布这些警告对这些人群帮了一个倒忙,」Agarwal 博士称,他是美国儿童学会麻醉及镇痛药物分会会长。
Agarwal 与另一位我咨询过该新警告的医师称,由于动物研究表明麻醉及止痛药可能存在副作用,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及他们的同行已试着最小化或推迟需要麻醉或镇静剂的手术。但他们这样做是出于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些药物增加学习及行为问题风险的证据远非确定性的结论。
高达 2% 的孕妇每年会因与其妊娠不相关的疾病而进行手术,有数百万的婴儿及儿童需要麻醉和 / 或镇静药物进行手术。FDA 在其新的「药物安全通信」中指出,在孕妇或多种物种小动物中进行的研究发现,反复或持续暴露于全身麻醉及镇静药物中,可能会对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据 FDA 称,「基于 FDA 对大脑发育的认识,数据表明晚期妊娠阶段孕妇的胎儿及 3 岁以下的儿童最有可能遭受这种不良影响。」FDA 表示,这次新的警告将出现在 11 款药物的标签中,这些药物中没有一款药物显示比其它任何药物更安全
「我们认为,许多情况下这种暴露在医学上是必需的,有关这些药物潜在危害的新数据必须与不进行特定医疗手术的风险进行仔细地权衡,」Woodcock 博士称,她是 FDA 药物评价与研究中心的主任。
自第一项有关麻醉药对大脑发育有影响的动物研究于十多年前公布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确定相同的副作用是否会在人类中出现,Agarwal 如是称,她是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小儿麻醉教育学副主任。
「人类大脑发育在很多重要方面不同于动物。首先即使与我们最先进的灵长类动物相比,人类大脑最大程度的成长与发育要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她表示道。此外,「儿童在不需要手术、疼痛治疗或诊断程序的情况下是不需要麻醉剂的。大多数动物研究未把手术或疼痛的影响考虑在内。」
当然,对孕妇、婴儿或幼儿进行麻醉以研究药物对大脑发育的影响是极其不道德的。相反,科学家们已对因进行医学手术而需要全身麻醉或镇静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如 Agarwal 所指出,问题是正在讨论的非药物因素可能会使结果混淆。
「在人身上进行的研究结果喜忧参半,有些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对学习及行为有影响,而另一些研究显示在较小年龄时使用麻醉剂与不使用麻醉剂的儿童之间没有差异,」Houck 博士称,她是美国儿科学会的外科咨询小组的组长。
尚无在人身上进行的研究显示麻醉剂导致人学习或行为问题,Houck 称,她还是波士顿儿童医院围手术期麻醉的一名高级研究员,也是哈佛医学院的一名麻醉副教授。「事实上,最近公布的两项因疝修补术而检查短期麻醉剂暴露的研究未显示接受全麻患者与未接受全麻患者之间有神经行为方面的差异,」Houck 如是称。
FDA 指出,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一种相对较短的手术不太可能对大脑造成不良影响。「大多数手术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但一些婴儿及有先天性缺陷的儿童需要更多的是推迟手术,」Houck 称。「这方面的例子将包括像唇腭裂及口感、泌尿或胃肠道畸形缺陷等。」把重要的整形外科手术推迟到儿童时代往往不是一种选择,她表示道。
据 FDA 称,在新生儿及初学走路的幼儿中,还有其它一些需要手术但不能推迟的疾病,包括严重的心脏及肺癌缺陷与阻塞或肠扭曲。一些不是危及生命的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或隐睾症也需要尽快进行手术,以防止出现终生性的问题,Houck 如是称。
婴儿与初学走路幼儿进行全麻的最常见情况是短时手术,如因慢性耳部感染而进行的耳部插管、割礼、疝修补或扁桃体肿大切除。有时婴儿或初学走路的幼儿需要全身麻醉或镇静,以便他们手术期间保持安静,如需要 MRI 扫描时。
「没有证据表明短时手术应被推迟,但家长的确应与孩子的儿科医师及外科医师讨论及时进行手术的风险,」Houck 补充称。至于怀孕的女性,「这些问题并不新鲜,」Riley 称,他是马萨诸塞州总医院产科副主任。「在没有明确理由及不能等怀孕结束后进行的手术,我们是不会对孕妇做手术的。」
这种情况包括盲肠破裂或导致急性胰腺炎的胆结石,如果不进行治疗,这两种情况均能使孕妇及胎儿死亡,Riley 称,他也是哈佛医学院产科学、妇科学和生殖生物学的一名副教授。 Woodcock 在其声明中称,FDA 与国际麻醉研究学会一起合作,将继续对麻醉剂在幼儿及孕妇中的使用进行研究,研究数据可供使用时将向公众更新其它信息。
头疼脑热,是人们常常遇到的疾患,一般感冒咳嗽,牙疼,头疼等小毛病自己去小门诊,大夫配几包药喝了就能好;但是去药店买药,店员推荐很多大盒药品,花费很多,却久治不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理解,究其原因,“药店”不是“门诊”,故名词义就是只管卖药、赚钱,什么药利润高就给你推荐什么药,他并不太会考虑是否能真正治疗你的疾病。药员给你推荐的大多是一些平时你听都没听过的厂家的药,不仅贵效果也不见得好,你不买她推荐的药就一脸不高兴,其结果必然,多花钱不一定治病。而小门诊,毕竟属于“诊治”,有大夫,懂医术,他要治病救人,让你所用药物,花不了几块钱,但是很实用,起码是对症的。当然也要有盈利。
国家为什么要求药店一定配备执业药师,主要原因是店员不懂药。但是现在某些药店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挂证”的行为,由于不具备足够的医学药学知识,店员还不能真正做到“对症推荐药物”。
综上所述,有病切不可自己盲目买药服用,如有必要去药店买药,也一定要在药师指导下购买用药。
咳嗽是多种呼吸道疾病都可引起的症状,很多人会自己到药店选购止咳糖浆服用,但市面上止咳糖浆种类较多,患者应该怎么选?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梁东辉教授此前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针对非那根止咳糖浆、复方美沙芬糖浆、小儿联邦止咳露、蛇胆川贝枇杷膏四种市面常见的止咳糖浆作出了介绍。
梁东辉教授指出,目前止咳糖浆在药店非常畅销,有些儿童一咳嗽,家长就去药店买几瓶止咳糖浆,把“糖浆”当镇咳的法宝。但不同种类的止咳糖浆用法用量都有所讲究,应多加注意:
1、非那根止咳糖浆:其主要成分包含氯化铵、异丙嗪、愈创甘油醚,因此,非那根止咳糖浆主要有镇咳、祛痰和抗过敏作用,适合用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咳痰及过敏性咳嗽。但新生儿、婴儿禁用。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困倦、口干、偶有胃肠道刺激症状,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兴奋、失眠、心悸、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
2、复方美沙芬糖浆:含有氢溴酸右美沙芬和愈创木酚甘油醚两种主要成分,其中氢溴酸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愈创木酚甘油醚为祛痰剂,能使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因此复方美沙芬糖浆有止咳祛痰作用,用于各种呼吸道炎症引起的咳嗽咳痰。需注意妊娠头3个月内妇女禁用。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头晕头痛的不良反应,因此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3、小儿联邦止咳露:为复方可待因糖浆,用于各种剧烈咳嗽、咳痰及过敏性咳嗽,有镇咳、祛痰和抗过敏等复合作用;但由于其中的可待因具有成瘾性,长期滥用可以导致依赖甚至成瘾。轻者出现低血钾症,导致骨头疏松,重者出现精神症状,甚至死亡。因此如今一般不应用于12岁以下患者,成人如需使用,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蛇胆川贝枇杷膏:润肺止咳,祛痰定喘。主要适用于肺燥所致的咳喘;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慎服。肺燥咳嗽常见的症状主要有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尿赤、身热或伴有喘息等;而风寒咳嗽则为咳嗽频作,咽痒声重,鼻流清涕,或恶寒无汗,发热头痛,或伴有咳嗽痰多色白质稀等,患者应注意区分。
以上就是四种常见的止咳糖浆的具体适用范围,患者应注意对症选药。此外,由于糖浆剂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糖尿病人禁用.
中国是是世界上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市场巨大,各种降糖药、保健品数不胜数,让广大糖尿病患者看花了眼睛。随着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药物的选择也越来越有讲究。今天我,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对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的选择。
降糖药要怎么选?
根据年龄选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因此,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短效降糖药物(如诺和龙、糖适平)。另外,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
根据有无合并症选药: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既可降低血糖,又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心衰等缺氧性疾病,禁用双胍类药物,以免引起乳酸酸中毒;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最好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如果严重的心肺肾等全身性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根据糖尿病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选药: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选择每天只需服药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适合。患者顺应性更好,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还要将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患者能够维持长期治疗。
除了上述几种降糖药挑选方法,购买降糖药还要因人而异,不是所有降糖药都适合你,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降糖药。
5类患者最好不要选择口服降糖药
1、一型糖尿病患者。不宜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但二甲双胍和拜糖平等可与胰岛素联合运用。因为一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遭到免疫攻击而破坏,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而所有口吸取降糖药的作用都是建立在胰岛B细胞尚有部分功能的基础上,所以一型糖尿病患者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不能使血糖有效下降,必须用胰岛素替代治疗。
2、妊娠期与哺乳期的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可引起胎儿发痛异常 ,也容易使血糖控制不良,而且可通过乳汁的排泄影响婴儿发育。因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应停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应禁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降糖药全部须经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仅糖适平(格列喹酮)经肾脏排泄比例很小,在5%以下,肝肾功能不全者服用口服降糖药后可能发生药物积蓄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进一步损伤肝肾功能,应该慎用。但如果转氨酶和肌肝、尿素氮无明显升高,除降糖灵外也可以在严密监测肝肾功能的情况下使用,糖适平也可用于肾功不良者。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效果很差,还可能加重病情,最好不用。
5、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特别是三期以上的肾病或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应进行胰岛素和中医治疗,停用口服降糖药。
药品通用名称 | 不良反应事件 | 上报科室 |
---|---|---|
头孢唑肟 | 皮疹 | 消化内科 |
左克针 | 过敏反应 | 急诊内科 |
阿莫西林胶囊 | 皮疹 | 消化内科 |
复方氨基酸18AA | 过敏反应 | 肿瘤科 |
头孢唑肟 | 皮疹 | 消化内科 |
小其仙 | 腹痛 | 小儿科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浙江) | 过敏性休克 | ICU |
头孢硫脒(1g) | 过敏 | 麻醉科 |
参麦注射液 | 严重过敏 | 心内科 |
环磷腺苷葡胺 | 房颤 | 普外科 |
硫辛酸 | 恶心、呕吐 | 普外科 |
硫辛酸 | 恶心、呕吐 | 普外科 |
头孢唑肟 | 过敏性休克 | 消化内科 |
头孢美唑 | 皮疹 | 小儿科 |
奥硝唑注射液 | 恶心呕吐 | 普外科1 |
参麦注射液/TD> | 胸闷 | 神经内科 |
来立信 | 皮疹 | 胸外科 |
小牛脾提取物 | 皮疹 | 胸外科 |
芬太尼贴剂 | 恶心呕吐 | 胸外科 |
脾多肽注射液 | 皮疹 | 胸外科 |
脾多肽注射液 | 皮疹 | 胸外科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 皮疹 | 胸外科 |
卡洛磺钠注射液 | 头晕恶心 | 胸外科 |
卡洛磺钠注射液 | 皮疹 | 胸外科 |
来立信 | 皮疹 | 胸外科 |
头孢唑肟 | 皮疹 | 泌尿外科 |
地佐辛注射液 | 恶心呕吐 | 泌尿外科 |
头孢地嗪(韩国) | 皮疹 | 泌尿外科 |
地佐辛注射液 | 恶心呕吐 | 泌尿外科 |
头孢地嗪(韩国) | 皮疹 | 泌尿外科 |
酚妥拉明注射液 | 鼻塞 | 小儿科 |
头孢地嗪(韩国) | 皮疹 | 泌尿外科 |
头孢地嗪(韩国) | 皮疹 | 泌尿外科 |
地佐辛注射液 | 恶心呕吐 | 泌尿外科 |
头孢地嗪(韩国) | 皮疹 | 泌尿外科 |
酚妥拉明注射液 | 鼻塞 | 小儿科 |
头孢地嗪(韩国) | 皮疹 | 泌尿外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