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水,浓浓支医情
——赴陕支医总结
寒来暑往,一转眼四个月的支医生活即将结束。在支医期间我克服了气候、饮食等各方面的差异带来的不适,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临床工作中。我被医院任命为麻醉科副主任,负责科室的技术指导工作。期间累计成功完成各类麻醉185台次,抢救各类危重病人21例,他科会诊病人18例。开展了以下三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医院空白:(1)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术,为开胸手术提供了良好的视野,极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2)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为抢救各类危重病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为胃肠外营养及化疗病人提供了方便。(3)光棒引导下气管插管术,降低了全麻插管病人的心血管反应,提高了困难插管病人的成功率,增加了全麻的安全性。我还改进并推广了新的颈丛神经阻滞术,大大提高了麻醉的有效性和病人的舒适性、安全性,得到了手术医生及麻醉同仁的认同和肯定。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宗旨,耐心、细致地带教,多给他们操作锻炼的机会。现在麻醉科的几名骨干医生已基本掌握上述新技术。协助外科成功抢救了神木医院首例小儿脾破裂,及妇产科首例重症“HELLP”综合症患者。举行全院性业务讲座二次,科室内专题讲座四次。同时,我还协助科主任、护士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针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和无菌观念缺乏,建议他们接触病人体液时需带手套避免感染,正确处理锐利器具,针筒、针尖等及时销毁,避免误伤。针对麻醉医生安全意识淡薄,手术期间经常离开病人的问题,专门在科内举行了一个关于防范医疗风险的座谈会,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督促,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麻醉记录单无人管理的问题,我帮助设计了麻醉登记本并督促做好麻醉记录单的登记和整理,为日后撰写医学论文提供了保障。由于神木医院的ICU只有一个科主任是固定的,其他医生都是由各科抽出来轮转的,因此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于是我发挥麻醉医生在重症抢救方面的优势,积极协助其做好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帮助他们做深静脉置管、抽血气、调呼吸参数等。十月份成功救治一名重度重症肌无力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救治该患者期间,我和ICU的张主任每天一起查看病情,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一起给病人做气管切开、纤支镜下肺部吸痰,得到了ICU同仁的好评和家属的赞扬。
由于我来支医前已积累了一些医务科工作的经验,因此来神木之后在做好麻醉之余还参加医务科的日常工作,一起进行医院业务查房,对临床科室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医疗文件的正确书写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建立了《神木县医院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制度》、《神木县医院“特殊类”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帮助制定部分病种的临床路径,以及确定部分单病种病例的收费项目。
工作期间我不忘和病人及家属宣传我们是苏州来的支医队员,是来为老区人民服务的。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广泛赞誉,也为苏州医生在老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期间我退还病人红包7人次合计3000元,收到家属赠送的锦旗两面,为神木医院和苏州人民争得了荣誉。
在工作之余不忘服务老区人民,和同行的支医队员参加医院组织的送医下乡活动一次,救助因病致贫的患者一人。在中秋前夕我们赶往子洲县和在那里的两名支医队员一起购买礼品看望并慰问了当地敬老院的老人,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好评。
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老区人民和神木医院给了我热情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和他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诚挚的友谊。我在这里也学到了许多东西,陕北医护人员那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老区人民那种豁达开朗、热情好客的品质和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风格,都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支医生活也是我人生一次难得的历练,在这里我学到了如何在困境中拼搏、前进,学会怎样做人、如何处事,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所以与其说是来支医,不如说是来学习的,收获更大的应该是我。我为自己在这里的奉献,和能为苏榆两地人民的友谊之塔添砖加瓦而感到无上的荣光和自豪!支医期间我先后被评为神木县医院支医先进工作者、神木县支医先进工作者、榆林市支医先进工作者,我们第13批医疗队在2011年度赴陕扶贫工作中,被评为优秀医疗队。这也是苏榆卫生对口支援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医疗队。这些荣誉的背后都离不开苏州市、吴中区团委、卫生局特别是我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深切关怀和鼎力支持,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人们。
王爱民
2011年11月27日
从左至右:神木医院杭书记、卫生局杨局长、沙卫平、王爱民、神木医院王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