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两地相隔同抗“疫” 一份信仰共担当
[青年先锋]     发布时间:2020-2-27

陶坚,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后勤科科长,从大年初一开始他就日夜忙碌于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之中。制定方案、修改细节、监督工程……他每天行色匆匆,却依旧精神饱满。“陶科,防护玻璃进不到货……”“陶科,设计方说图纸还有点问题……”“陶科,工人数目还不够……”此时的陶坚是大家眼中的“万金油”,一刻也离不了。根据上级要求,为有效应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建设完成一个规模、质量完全达标的发热门诊,陶坚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此次工程建设的第一线。



(陶坚在发热门诊改造现场)

张轶俊,陶坚的妻子,苏州市中医医院ICU护士长,这是一位“久经沙场”的护理老将,在经历了非典和禽流感的一线护理工作后,更历练了她沉着的作风和精湛的技术。

 

那是元宵节的深夜,一家人好不容易凑在一起吃过了团圆饭,女儿已经睡着,一阵急切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好的,没有问题,保证完成任务!”陶坚听到妻子与电话那头的对话,心中已经有了数。“是要去武汉了吗?”“是的,明早八点就要集合准备出发。”对于陶坚夫妇来说,张轶俊上“前线”是早有准备的事,因此彼此都没有什么顾虑和犹疑,两人开始分头收拾东西。张轶俊小心翼翼走进女儿的房间,取走了房里的插线板,女儿似乎已经知道了似的,猛地起身问道“你是要去武汉了吗?”“是的。”“什么时候走?”“一会儿就出发了。”“那你什么时候回来?”“还不知道。”女儿默默地躺下了,一言不发。此刻张轶俊内心一阵酸楚但无法在女儿面前流露,毕竟她马上要中考了,不能让她太担心。早上陶坚和张轶俊就分别出发了,因为吴中医院筹建发热门诊的事情陶坚无法前去为妻子送行,在家门口叮嘱了几句便匆匆分别。



(正中间为张轶俊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这样平淡的分别可能与疫情之下送别的眼泪、鲜花、情书、拥抱······格格不入,但却是数以万计默默无闻的医护人员奔赴疫区前的真实写照。张轶俊走后,陶坚每天都会与她微信联系,

“午饭吃了什么?”

“盒饭”

“吃住有保障吗?”

“三餐送到酒店,下去拿,有微波炉。”

······


 

虽然都是简短的对话,但传递的是安全,是信任,是温暖。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没有什么煽情的故事,有的只是医务工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和救死扶伤的职责。你在前方“冲锋陷阵”,我在身后“守护家园”,我信任你,所以无需诸多托付,你支持我,所以没有千言万语的叮嘱。



(张轶俊出征后,单位同事关心她的女儿生活是否有困难)

张轶俊女儿陶颖轩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待春花盛开之时

四季有春,春有朝暮,朝暮有你,有你们。

本以为自己与疫情的最近的关系只是手机上的一条条新闻,那逐渐增加的数字,逐渐被点红的中国地图,却在一个夜晚全变了样。

再平常不过的夜晚,却意外得知了您要去武汉。先是惊讶,后是担心。而您却也似玩笑似的说:到时候要是考试考到,你就可以写我了哇!

上了床却怎么也睡不着,隐约听到隔壁传来一声明天......?”随之而来的便是淅淅索索的整理行李的声音。看来这场战役容不得过久的告别。忘了是什么时候才睡着的,却醒得很早。您走进了房间拿走了拖线板。什么时候走啊?”“马上。语气是平和的,淡定的,我也莫名安了心,看来这战是必胜的了。

您是别人口中的逆行者,白衣天使,却也是我的母亲,父亲的妻子,外公外婆的女儿。您大可放心,在您的背后,有我,有我们,有医院,有中国。

这个春节,城市空荡荡。没有了年味,似乎是按了静音键一般。没有了张灯结彩,没有走亲访友。行人带着口罩,步履匆匆。这空寂的景象,却也是对这个城市最好的守护,对这个国家最好的守护。没有不可治愈的疾病,没有不能结束的沉沦,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到来。寒极必暖,否极泰来。

春水初生,润泽万物。愿山河无恙,愿人间皆安。等寒风离开,等百花盛开,等您回家,等你们归来。

 


(陶坚全家福)

 

 

两地相隔同抗“疫”,一份信仰共担当。陶坚和张轶俊这样的抗“疫”夫妻,在全国还有许许多多,他们肩上扛着责任使命,胸中怀揣医者仁心,正是他们的坚强付出,换来了如今疫情的有效控制,待到春暖花开,亲人团聚,愿人间再无战“疫”!

 

党办 杨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