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故事知道多少
[人文病历]     发布时间:2018-8-3

肾内科 金艳盛

    今年已是我进入肾内科工作的第四年。虽然只是偶尔去血透室代班,但是,与他们从最初的陌生到熟悉,回想起这一幕幕的经历,我的内心百感交集。他们所带给我的震撼和感触实在太多,一直在想写下来,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我们的血透患者,相对于患有其他疾病的人来说,他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而且他们也不清楚这场与病魔的斗争到底会持续多久。在我们享受着美好生活的时候,他们只是渴望着将生命通过血液透析延续下去。此时,我想将他们的故事叙述下来,带您走进肾友的世界。
一、活着,就是希望!
    张悦馨,一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她年纪比我小,所以在交流时也比较轻松。她,戴个黑框的眼镜,身高大概一米六二左右,很瘦弱,斯文而内向。一开始我还以为她是家属,后来看她躺在病床上等待上机时,我的内心突然紧了一下,又是一位这么年轻的血透患者。我开始慢慢的接近她,当时得知她是苏州一所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半年前确诊为尿毒症,开始血液透析,由于需要离家近一点,转而到我们血透中心。一个还在校园里的年轻人,美好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应该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可对于她来说,未来却是迷茫和忧愁。透析前我需要给每一位患者测量血压,每次走到床边时,她都很疲惫,有时护士还没给她穿刺上机,她就已经深深的睡着了,我轻轻的唤醒她,提醒她需要测量血压了。有一次,我开玩笑和她说:“是不是晚上在看偶像剧,忘了睡觉时间呀?”她很委屈告诉我:“我晚上还要去打工,哪里有时间玩呢!”当时我很震惊,一个学生,身患着疾病,白天要看书学习,晚上还要上夜班,替家里减缓经济的困难,很是令人敬佩。后来,我慢慢知道了她的故事,原来她的父母在她上大学前就离异了,这对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性格也由活泼变得更加内向。她的妈妈由于经常要出差在外地,所以她就跟随他的爸爸一起生活。她刚查出尿毒症时,对她来说的心灵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当时她的父母想给她换肾,不幸的是,她的妈妈肾源配型不匹配。尽管她的父亲虽然配型是匹配的,但父亲是一家之主,万一换肾不成功,他就不能照顾他的女儿了,这个家就彻底没有希望了。她告诉我,那时她唯一的想法就是:“活着,就是希望!”所以,她就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各地方去做了配型,等待换肾的机会。我们范主任得知此事后,立即联系了苏州市电视台,为她进行了专访,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她是幸运的,社会的支持给了她希望,于南京顺利换肾,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脱离的血透生活。
    的确,活着,就是希望!虽然她通过换肾脱离了血透,但仍不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她能做的就是有规律的作息,按时吃饭、吃药,坚强、乐观的生活,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二、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她叫王卿,39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才女,也是一位温柔的妈妈,皮肤黝黑,个子一米六左右,消瘦体型,看着挺有活力。每次见她时,她会上机后在治疗台上吃早饭,两个馒头,饭量不大,我看见她的杯是空的,就给她到了满满一杯水,她说:“谢谢,半杯就好了。”后来我才反应过来,血透患者是要严格控制进水量的。喝,对于她们来说是一种奢望!她刚到我们血透中心时,各项指标都不太满意,尤其是甲状旁腺激素特别高,全身皮肤瘙痒明显,后来给她制定了用药方案,各方面都得到了改善。所以她开始慢慢的信任我们并熟悉了起来,交流起来也像朋友一般。她之前腹膜透析进行了大约四年,但是腹膜透析的效果不好,最后因为腹膜炎终止了腹膜透析,转而做血液透析。她还和我讲述了一段痛苦的过去,那时她刚来苏州工作,她的爱人经常要出差,而她又要上班,又要照顾女儿,经济和家庭的压力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她的爱人又不理解他,经常和她吵架,甚至会起冲突,心情就像跌落到谷底一样,每天都充斥着焦虑、恐惧、抑郁、无助、愤怒、忧伤的心情,没有人能理解她,她也无处倾诉,甚至查处了尿毒症,对她来说是致命的打击!那时的她已经把一辈子的眼泪都流干了,甚至都有轻生的念头,但是为了她的女儿,她必须坚强的活下去,所以她学会了慢慢地沉淀自己,尝试着去交新的朋友,学习国画、练书法、旅游、开办学习班等,现在的她早已放下了那些痛苦的过去,成全了一个开朗而又崭新的自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三、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
    沈志宏,56岁,是一位泌尿系结石导致的尿毒症患者,合并有糖尿病。他因为血糖控制欠佳以及泌尿系结石发作而反复住院。那时,尿毒症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全身水肿、纳差等都很突出,我们及家属多次劝导他做透析治疗,但他惧怕走出那一步,不想遭这个罪。后来病情突然严重,迫不得已要求我们给他做内瘘手术。我现在还记得,整台手术过程中,他都是恶心、呕吐,连平卧位都困难,手术很艰难的做完。随后疾病已经让他滴水未进、精神萎靡,时间已经无法等待再内瘘成熟的一月后做血液透析,他只能妥协,同意插临时管立即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慢慢地,他惊奇的发现,血透后恶心、呕吐、水肿等症状都消失了,食欲和精神也越来越好,原本以为血透就是死亡的前兆,没想到现在就像“重生”一样有活力。有一次,我问他,感觉透析怎么样,他说“很舒服呢!”后来他和我说,因为做了血透,他的泌尿系结石也不反复发作了,而且有时小便时会排出泥沙样的小结石,不仅如此,现在血糖也不高了,胰岛素都不需要打了,他开心的和我说:“要知道这样就早点透析了,原来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说完自己就笑了,笑的那么开心。现在由于透析后食欲、精神各方面都变好了,能帮着家庭分担一些家务,心情也变得格外的舒畅,每次血透时我都能看到他灿烂的微笑,和我愉快的交谈他的孙子孙女的趣事,这就是我作为医务人员最大的幸福。
四、善良,永远都是那么的绚烂!
    他叫刘国平,40岁,体型消瘦,个子不高,性格内向。他两个月前发现尿毒症,现在插了临时管行血液透析治疗。他在市内辗转了好几家医院,后来听人介绍,来找我们做内瘘手术。我当时在彩超下评估了血管,发现他的右手血管条件还可以,但左手的血管条件太差,一方面是头静脉和桡动脉偏细,另一方面是两支血管距离太远。但是他告诉我:“医生,我是教美术的老师,右手就是我赖以生存的生命,孩子们还等着我回去上课呢,所以,即使左手的手术成功率低,我也要博一下”。他还痛苦的告诉我另一个困境,他目前医保尚未开通,是自费医疗,他的弟弟前不久确诊了癌症,他毫不犹豫,把十几万的钱都给了他的弟弟去做手术救命,他现在全部的身家只有2千元。那一刻,一种崇敬和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即使他现在重病在身,还要把救命的钱都给了他的弟弟,所以我们立即为了他开通绿色通道,准备了完善的术前讨论,用了最短的时间、最经济的费用,替他把左手的标准内瘘做成功。他出院时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微笑着对我说:“谢谢你医生”。我说:“希望你早日康复,继续给孩子们带来快乐。”善良,永远都是那么的绚烂,震撼着我的内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五、生命何其脆弱!
    虽然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通过血液透析获得了“新生”,但血透还不能完全代替肾脏的生理功能,也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死亡的阴影时常笼罩着患者。
    他叫方新国,个子不高,体型肥胖,看着很憨厚的样子。他的病情不是很重,还处在能排尿的阶段,一周透析三次,已经透析了近四年了,每次透析时,他都呼呼大睡,还打着大大的呼噜声,病友们都笑着说“呼噜声像打雷一样”。他告诉我,其实他自己睡着了并不知道,以后他每次都尽量不睡觉,以免吵到别人。记得一个冬天的早上,他因为咳嗽、胸闷住院,原来他发病前三天,在菜市场里买了一只鸭,让市场员工宰杀后,回家清洗,做给家里人吃,高度怀疑是禽流感,最后疾控中心确诊是感染了H7N9病毒。在随后短短的一天内,病情迅速恶化,患者呼吸困难,面色发青,指脉氧进行性下降,出现呼吸衰竭症状,立即转至传染病医院就诊,后又到苏大附一院抢救,最终却没能保住性命,就像昙花一现,我们血透患者生命就是这么的脆弱,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
六、宽容而乐观的老人们!
    吴婉心,一位94岁的老奶奶,个子虽然不高,但精神面貌看着特别好,在我们这里已经透析有三年了,和医护人员已经很熟悉,大家平时也都很关心老奶奶。第一次和她接触时,就发现她有一种感染力的笑容,是那么的和蔼和温柔,护士和我说:“这老太太,有文化,有知识。”由于老奶奶血管硬化,每次打针是个大难题,可能要连续打好几次才能打上,但是老奶奶不仅从不会抱怨或者责怪我们,而且每次都心存感激地说:“感谢你们,总是麻烦你们,谢谢你们!”有时她自己不舒服,她不想麻烦我们,就不告诉我们。我说:“阿姨,您不舒服尽管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职责。”她说:“你们也忙呀,还有这么多病人,给你们留出时间照顾其他患者吧”。一种莫名的感动涌上心头,多么好的老人啊!如果我们的患者和医护人员,都能相互理解,那我们的医患关系该会多么的和谐。老奶奶是一位退休的人民教师,有着孝顺的儿女。她说年轻时身体好,都是她来照顾家人,现在家人照顾我了,不习惯。阿姨还说,她不想来透析,一是血透让她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对这个有恐惧,二是不想拖累家人。由于她血管条件差,她在仅仅三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插长期管血透、长期管失功、插临时管血透、到九龙医院做右上肢内瘘、内瘘引发肢体肿胀疼痛,在左侧颈内静脉处放置支架,建立长期血透管,这期间肺炎、牙龈炎、心律失常、心衰反复发作,疾病的摧残使她身心俱疲。有一次,她平静地和我说:“金医生,我呀,都这把年纪了,知足了。现在没有什么放不下了,我很感激你们。”于是,我就疏导她的情绪:“阿姨,熬过去就好了,您一定要有信心。”这需要以多么坚强的内心来接受这个事实,看着这样宽容而乐观,不愿给人添一点麻烦的她时,我明白了,当疾病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依然用微笑感染着身边的人,这样的人,可敬又可爱!
    在血透室工作的日子里,每一天都震撼着我的心灵。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我们彼此都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身上都肩负着责任,对于我们来说,这种使命感是如此的神圣;对于家人来说,他们的责任沉重而又充满着希望;对于患者来说,对于生的渴望就是动力。此时,亲情、爱情、友情,一切的情感在这里都演变为一种力量,给予他们与病魔抗争的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个人简介

    金艳盛,女,硕士,主治医师,于2012年起于本院工作,担任肾内科与血液透析室医师。2016-2017年期间于苏大附一院、九龙医院进修,可开展动静脉内瘘相关的三级手术。工作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三篇,其中一篇为SCI论文,以第二负责人承担苏州市科技局课题一项,以第二作者发表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医学的救治需要人心的关怀,而疾病的救治更需要倾注无限爱心才能修成正果。大医精诚,好医生的标准,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先进,而是你是否具有一颗文人之心。我们需要学习慈济的人文之心,付出无所求,真诚关怀每一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