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微笑
[人文病历]     发布时间:2018-8-1

麻醉科  王月旺*

    吴老伯这次真的要走了,没有喧闹,一切都是那么安静,仿佛树叶的凋零,在深秋之夜,被冷风那么一吹,随风飘荡在静寂的夜空中,没一会便悄然落地,归根土壤。
    一朝邂逅成相识
    2012年12月份,我在肿瘤科轮转,也是我刚从医学院毕业,参加工作的第四个月。
    一天早上,我在上级医生的带领下,接收了一位78岁的肺癌术后的患者——吴老伯,他在老伴王老太的陪同下入住肿瘤科,开始术后化疗。
    我和上级医生先做了自我介绍,然后开始询问病史,现病史、既往史等一堆病史都做了仔细询问,我用本子记录着,接着给他查体,对他说:“老伯伯,我给您查看一下身体,请配合一下,如果有哪里不舒服,及时和我说,我会小心的”。
    “就做个化疗,我都问好了,你们直接开药就行,哪来那么多事?”吴老伯显得不耐烦。很明显,他对我们不信任,尤其是我这个初出茅庐的住院医生。
    “医生,你别生气,他以前不是这样的,被这个病折腾了这么些年,脾气越来越差,很容易烦躁。”他的老伴王老太倒是很客气,在一旁微笑着,“以后还要多多麻烦你们了。”
    我也笑着回了句:“没事的,王老太。”接着又对吴老伯说:“老伯伯,虽然我参加工作没多久,在肿瘤科也是轮转,对于化疗,我不能给您专业的治疗意见,但在其他相关疾病和住院期间生活、身心健康方面,我可以提供帮助。以后您有身体上的不适,还有住院期间生活上的不方便,都可以和我说说,我会尽最大努力帮你们的!”“好的,知道了。”吴老伯并没有什么反应。
    老太太开始整理生活用品,我帮她把大包拧到床边,看到水瓶,又给他们打了壶热水。老太太见我这么殷勤,说:“谢谢你,小伙子。”“就你们两老夫妻来,不容易,我这是举手之劳。”我摆了摆了手表示不用客气。
    护士长知道情况后,来到床边,耐心、仔细地向他们交代了住院注意事项,随后叮嘱其他护士们要多多关照这对老夫妇,人上了年纪看病很不容易,身边又没有子女一直陪伴照顾,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吴老伯住院期间,他女儿每隔一天来照顾一次,其余时间都是王老太在忙活着。一次午休时间,我到病房和老太太聊天,得知他们儿子在外地出差,最近没法来照看,女儿也因孙子的考试而忙碌,他们不想麻烦儿女。王老太说:“这边也没什么大事,我一个人就可以了。”“您身子骨可真好!”我夸着。
    一天下午,我在护士站开具检查化验单,吴老太急冲冲地跑过来说:“医生,你快来看看,老头子被痰憋住了,叫不醒他,那个机器一直在报警。”我立马赶到床边,发现吴老伯神志不清,胸廓和腹部随以一种异常的运动节律维持着呼吸,喉咙伴随呼吸运动发出阵阵响亮的呼声,脉痒已经跌到78。我赶紧让护士呼叫上级医生并且准备好吸痰管,接着在床边托起他的下颌,改善呼吸道梗阻症状。看着焦急万分的王老太,我安慰着:“不要紧张,呼吸还有,我们会处理好的!他喉咙口有痰,吸掉之后再看情况处理,主任也马上到。”说完主任就到了,让我继续托着下颌,护士也已准备好吸痰管,吸完痰之后,吴老伯的呼吸很快就变得规律,喉咙口的呼噜声也逐渐消失,脉痒慢慢升到了95,人也慢慢苏醒过来。
    看到老头子醒过来,老太对他说:“你醒啦?把我吓死了!你刚才睡觉,一口痰差点要了老命,还好医生把你救过来了。”老两口感激我们的救命之恩,主任询问了下相关情况,淡定地说:“我们是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今天还好发现及时,以后我们要加强监护。”我在一边搓了搓有点僵掉的双手,继续守在床边,看着吴老伯和监护仪,记录数据。吴老伯拉了下我的袖子,问道:“小伙子,谢谢你了,手没事吧?”那一刻,我第一次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信任。“这是我应该做的,你的健康安全是我作为医生的职责。”说完,我继续记录监护数据。
    那次之后,我常在午休时间去他们病房逗留一会,了解下吴老伯化疗期间的身体不适,和他说说后续的治疗方案,他们会和我说一些家里的事情,显然,那次抢救改善了我们的关系,增强了他们对科室医护人员的信任。一期化疗期间,我们医生和护士查完房之后都会适当关心下他们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方便,这也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第一次化疗很顺利,出院时老夫妇谢别我们,道出了一种不舍。
    二次相遇减癌痛
    第二次遇到吴老伯是我在麻醉科工作的第三年,与第一次相比,他瘦了很多,眼球凹陷、颧骨突出、下巴细尖,整个躯干都变小了。他每天被癌痛折磨,三阶梯治疗已经到第三阶梯,大剂量止痛贴剂也无济于事,这次来麻醉科放硬膜外镇痛泵止痛。
    他躺在麻醉准备间的床上,看到我是,紧绷的脸忽然放松了许多,说道:“小王医生,我认识你!”我看到是吴老伯,竟油然而生出一种亲切感,我拍拍他的手臂,给他盖好被子,笑着说:“吴老伯,真巧呀!今天是我们主任给你麻醉,放心,别紧张。”麻醉起效后,他的疼痛缓解了很多,整个人也精神了点。
    在出手术室门口时,他的老伴一眼认出我,笑着说:“又是你呀,王医生,真是谢谢!”“应该的!不客气!”我也笑着回道。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真心希望吴老伯的病情能够好转,化险为夷,度过这一劫,以后不再疼痛。
    三更插管成永别
    三个月后的一天夜班,我在凌晨时间接到肿瘤科病区电话,一位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气管插管,我随即拧着插管箱奔向病房。
    到达病区一看,这位病人竟是吴老伯。病房里,监护仪大声地报着警,吴老伯的脉痒只有60多,血压85/35mmHg,心率120次/分,呼吸频率低且节律不规则,人已昏迷,口唇发绀。他的子女正在赶来的路上,老太太签的相关抢救知情同意书,边哭边说:“医生们,求求你们救救我家老头子!”我很快插好管,然后和值班医生护士安慰了下吴老太,稳定她的情绪,接着捏皮球将吴老伯送到ICU。在路上,细心的护士帮他盖好棉被,扶着走路颤抖不定的吴老太,和她说着ICU的事项,告诉她要坚强点。
    交接完毕,回麻醉科的路上,我奢望着这一切能好转,吴老伯不要就这样离开,虽然可能性很低,我仍为他们祈祷。
    第二天早上,我去ICU准备看下吴老伯的病情,未曾料想,在门口上遇到了他们一家。老太太静坐在一旁,自言自语:“老头子走了,也没人和我吵架了。”儿子给他父亲穿着寿衣,女儿在一边哭泣。医生和护士们也在帮他们整理着东西,安慰他们节哀顺变。
    临别时,老太太两眼红润,却挤出一丝笑容,对我们说:“谢谢你们了!”看着她瘦削的身材,颤颤巍巍的背影,真担心她挺不住,我们的眼眶也湿润了,安慰她:“老太太你自己以后要好好过。”
    我想到了高考完填报医学院时的初心、医学生的宣誓和校训,医德双修、救死扶伤一直是我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可是,面对患者的痛苦和离去,我们很多时候却显得那么无力。患者需要的不仅是冷冰冰的医学数据和治疗手段,他们更需要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人文关怀;而医院,不但要靠良好的医疗技术支撑,更需要一种充满人道关爱的文化氛围,这样的环境才会孕育出德艺双馨的好医生。
    但愿天堂没有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