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顾客”,持续17年的爱心接力
[媒体信息]     发布时间:2016-6-21

    昨天上午,吴中区东山镇湖湾村宋玉林家的院子里一改往日的宁静:院子里摆放了十几筐刚采摘好的杨梅,一批特殊的顾客,正忙着整理空篮子,准备跟老宋夫妇上山一起采杨梅。老宋的女儿宋顺云,由于体力虚弱无法上山,选择了留守家中分装杨梅。面对这群来自吴中人民医院的热心“顾客”,宋顺云心潮澎湃,整理手中的杨梅时,更加小心翼翼。这些杨梅,不但见证这批特殊顾客的暖暖爱心,更见证一场长达17年的爱心接力。

  不幸:病魔,让这个农家不堪承受之重

  今年34岁的宋顺云,看上去跟真实年龄显得有些不符。连续多年的用药,让她的身体有些虚胖。1999年,就在宋顺云读高中时,突然感觉浑身无力,不时呕吐,持续好几天低烧。发展到最后,她连爬到三楼宿舍的力气都没有。实在无法支撑了,父母带她到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出来后,一家人都惊呆了:原来,她患上一种叫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的疾病,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当时她就在医院住下来。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她的病情基本痊愈。不料仅仅好了几个月,她的病情突然复发,只能再次入院治疗。此后,每隔一两年,病情就会重新发作一次。接二连三的生病住院,不但让家里负债累累,而且长时间吃药,也让宋顺云的身体严重变化,生病前她只40多公斤,等到出院时,达到65公斤。27岁那年,跟她已谈婚论嫁的男友,选择跟她分手。直到现在,宋顺云仍孑然一身。
  宋顺云说,最近几年,她的身体稍有好转,能够帮助母亲做做手工,挣点生活开销。父亲负责果树,到了闲暇时再打打短工。就这样,一家人慢慢还清债务。不过,父母却日显苍老,而且两人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两人都有心脏病和高血压。即便如此,年近七旬的父母还是没有放弃劳动,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她何时病情再次发作。而每次入院,又都是一笔昂贵的治疗费用。

  感动:最困难时刻,医生给了她最实在帮助

  宋顺云说,沙莎是她第一次到医院看病时认识的医生。正是在住院过程中,沙医生了解了他们家的困难。每次病情发作再去住院时,沙医生都会拿钱给她买营养品,每次都要几百元。再到后来,像住院时所需的脸盆、毛巾、热水壶等,沙医生和护士长陈玉珍也都包办了。
  “跟我们非亲非故,却如此关心我,帮助我,让我们全家都很感动,能认识沙医生这样的好医生,是我们一家的幸运。”宋顺云说,为表达感谢,有一年杨梅成熟时,她的父亲特意采摘新鲜杨梅,送给沙医生和陈护士长,那次杨梅她们是收了,不过却付了比正常价格多好几倍的钱。从那以后,每到杨梅成熟季节,沙医生她们都会带亲友和同事,来到东山登门购买杨梅。
  “这样一大批热心的医生叔叔阿姨,成了我们家最忠实的顾客,每年都要上门来购买杨梅,减轻我们的销售压力。”宋顺云说,如今,一转眼17年过去了,一直光顾他们家生意的“医生顾客”团队也越来越大。前几天,杨梅正式上市后,由于今年是大年,销售更加难。没想到,两天前,她突然接到沙医生电话,原来,今年医院还有一批同事要登门买杨梅,总量预订100多公斤。“他们十分善解人意,担心我们人手不够,还特意让一些轮休的医务人员帮助我们一起采摘。”宋顺云说。

  喜悦:半天销了150公斤,燃眉之急得到缓解

  整理好采摘工具后,大伙从老宋家院子出发,走了十几分钟山路后,来到了老宋家的果林。这里的十几棵杨梅树,寄托了老宋一家人今年的大部分希望。
  “我们东山农民,不仅靠天收,还要靠天卖。”老宋告诉记者,杨梅跟有些果树不同,遇到大年,每棵产量能达200多公斤,但并不意味这些杨梅都能变成钱。因为杨梅成熟后,要及时采摘,趁新鲜卖出,如果采摘不及时,一夜风雨下来,那些成熟的杨梅便掉落地上,只能扔掉了。“杨梅丰收,看着心喜,但如何趁天好卖出,心里没底,再说,我们家无论是采摘,还是去卖,都缺乏人手,所以我也十分着急啊!”老宋说,尤其当他得知苏州6月18日往后就进入梅雨季,雷雨不时光顾,他们一家人更着急了。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吴中人民医院的老顾客又帮了大忙。
  1个多小时下来,大伙所带的空篮子全部装满了杨梅。回到院子后,众人将所采的杨梅全部买光。老宋粗略算了下,上午卖的杨梅有近150公斤。望着满院的空筐,老宋说,哪怕风雨要来,不过,今天夜里,他也可以睡个踏实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