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发展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标,结合医院实际,秉承医院公益性服务的宗旨,践行医院精神与服务理念,以二期建设和“三级乙等”医院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推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1.基本建设:完成医院二期建设,“十三五”末投入使用。
2.医院管理:以“三级医院”评审细则为标准,完善医院各项管理规范,高分通过“三级乙等”医院评审,实现医院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同时努力建成江苏省文明单位,建设全国一流的人文医院。
3.业务指标: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开放480张床位的基础上,2014年底已实现医院总收入3.61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2%;完成门急诊诊疗人数765547人次,较上年度增长15.19%;出院人数22256人次,较上年度增长23.86%;住院手术人数5737人次,较上年度增长18.9%。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实现开放床位830张,年均门诊病人100万人次以上,年均出院病人4万人次以上,病床利用率92%以上,年均手术1.2万台次以上,年医院收入超过6亿元。
4.学科建设:以皮肤科、消化内科为基础,争创省级重点专科1个,以儿科、心血管内科、妇产科、超声科、麻醉科为基础,争创市级重点专科2—3个。
5.人才队伍:医院目前拥有高级职称89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5人。“十三五”期间,计划培养3~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或领军人才;培养1~2名达省内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每年引进或培养1名博士研究生。
6.科研教学:获得省级科技奖1项,市级科技奖2~3项;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在目前扬州大学教学医院的基础上,争取成为苏州大学教学医院;加强中医康复医学的建设,使其成为区重点专科。
二、“十三五”发展具体目标和任务
(一)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
“十三五”期间,按照“三级乙等”医院要求,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强化区级综合医院的龙头地位,力争高分通过“三级乙等”医院的评审,全面开创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要求,全面达到江苏省县级综合医院建设推荐标准。
1.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落实“三好一满意”活动内容,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健全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严格基础医疗质量管理。规范诊治行为,健全临床路径管理,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健全患者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首诊负责制,落实病区床位责任医师制、责任护师制。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重点落实《床位医生出院病人回访制度》,力争使回访率达90%。
2.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树立医疗安全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医疗风险防范机制,充分发挥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领导组织和主管部门的作用;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医疗安全风险,及时反馈临床科室;落实患者安全目标,细化到职能部门和临床科室,责任到人。
3.实施科学护理管理,深化优质护理内涵。落实护理岗位管理,合理设置护理岗位。做好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实施护士分层培训制度,做好护士长、护理骨干、专科护士和年轻护士的梯队建设。建立科学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落实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做好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及演练,鼓励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实现护教研同步发展,为患者提供优质、专业、规范和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重点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十三五”期间,遵循“稳定队伍、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水平”的原则,逐步建立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医德高尚、技术精良的高水平医疗队伍。重点打造四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
第一层次:“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着眼于吸引具有市内一流、省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重点实施“特聘学科带头人计划”,加快推进优秀学科团队的建设。
第二层次:加大人才基金投入,优化人才引进计划,着眼于吸引、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的优秀人才,重点实施“学科带头人计划”。支持其开展创新型研究工作,承担省市级科研任务。
第三层次:着眼于培养品格优秀,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医生,重点实施“青年骨干计划”。委托苏州大学医学院培养在职博士5名,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医务人员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医学院校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
第四层次:着眼于对青年医务人员进行学历提升和知识更新,带动医院医疗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重点实施“年轻医务人员培养计划”。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将硕士、博士的培养纳入日常重点工作,鼓励攻读在职硕士、博士学位,改善全院医疗队伍的学历结构,提升全体医务人员素质。
(三)大力加强学科建设
“十三五”期间,加强儿科、心血管内科、妇科、麻醉科、超声科等学科建设,争创2—3个市级重点专科,皮肤科、消化内科力争创建省级重点专科,形成医院“重点学科领跑、其他学科跟进”的发展格局。同时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解决疑难杂症的综合能力。
1.基础学科建设。
(1)内科系统独立设置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脏内科、血液/肿瘤内科、内分泌科7个专业学科。消化内科进一步深化早癌内镜下发现和治疗的先进技术,加强内镜下的治疗如ERCP、胆管支架植入术等,争创省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全面开展各类心血管介入技术,争创市重点专科。呼吸内科重点开展纤维支气管镜下的诊断与治疗;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的介入诊断治疗技术、语言及运动功能康复技术;内分泌科开展骨质疏松症、代谢综合症的诊治;肾内科独立开展动静脉内瘘成形术、CRRT、高通量血液透析技术;肿瘤/血液科独立开展静脉输液港技术。
(2)外科系统独立设置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甲乳外科、肛肠外科等7个专业学科。普通外科开展腔镜下胃癌根治术、腔镜下肝癌切除术、乳房再造术;泌尿外科下设男科专业组,开展复杂性尿道狭窄手术修复,输尿管镜下泌尿系钬激光碎石术;神经外科开展神经血管介入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脑常见肿瘤手术。
(3)妇产科独立设置妇科与产科2个专业学科,妇科逐步向妇科微创诊疗中心方向发展,下设内分泌、宫颈疾病、盆底功能康复3个专业组;产科建设成为吴中区母婴保健中心,妇科争创苏州市重点专科。
(4)大儿科独立设置儿科、小儿呼吸科、新生儿科3个专业学科。儿科下设消化、内分泌2个专业组,儿科争创苏州市重点专科。
(5)骨科独立设置脊柱外科、四肢外科和手、足外科三个专科。开展关节镜技术、微创脊柱外科手术、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2.重点专科建设。重点扶持儿科、心血管内科、妇科、麻醉科、超声科争创苏州市重点专科。皮肤科、消化内科争创省级重点专科。
3.中医康复科建设。整合东大街分院的康复资源结合中医骨伤资源,建成吴中区重点专科,到“十三五”期末,能熟练开展脑卒中偏瘫、骨折等病人的康复治疗,康复技术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4.医技科室建设。“十三五”期间,检验科将按照三级乙等医院标准推进科室建设,建立病毒检测实验室、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产前筛查实验室、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成为吴中区医学检验中心;超声科逐步完成各类介入超声、肿瘤介入治疗、胎儿三维成像、心脏和血管三维成像等新项目,重点开展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技术,为临床治疗提供支持,争创苏州市重点专科;药剂科全面开展临床药师工作,启动治疗药物检测(TDM)工作,监测常规血药浓度,完成静脉配置中心建设,病区集中输液配置率达90%,实施合理用药咨询系统;放射科在原普放及CT、MRI专业诊断技术基础上,添置64排螺旋CT、大型平板血管造影仪,重点开展肝脏血管介入、肿瘤介入治疗、妇产科输卵管再通、介入病理活检(PTCD)、经皮胆道穿刺成形等技术,多层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输尿管造影、前列腺波谱、软骨成像、CTA、MRCP、MRA等项目;病理科成立细胞诊断室,开展宫颈、肺、甲状腺等穿刺脱落细胞检查,独立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免疫组化标记检查。
5.急诊急救工作。加快急诊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急诊急救的投入,提升急救硬件装备水平。加强全院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急救能力,提高多科联合救治能力。加强与市120急救中心的合作,发挥区位优势,形成高效、便捷、全天候的急诊急救绿色通道。“十三五”期间,急诊科成为独立型科室,开设120病区。重症医学科设置床位30张,重症抢救单元达到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技术标准。开设感染性疾病科,设置10张床位的隔离病区。
6.健康保健工作。预防保健科下设干部保健办公室和阳光康复俱乐部,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和保健服务,普及疾病预防保健知识,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群的医疗服务需求。大力拓展健康、亚健康人群的体检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完善健康体检和保健咨询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注重反馈,延伸体检服务范围,拓展医疗服务市场。高度重视干部保健工作,扩大干部保健范围,建立干部保健电子档案,主动提供疾病预防、健康咨询等保健服务,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加强阳光康复俱乐部平台建设,依托医院医疗资源,打造区级医学科普教育基地。在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中规范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正常开设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开通市内及周边(上海、南京等)各大医院会诊、转诊、住院的绿色通道,使一些疑难病症能及时得到准确有效的诊疗救治。继续开展定期巡诊和应急上门医疗保健服务,建立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
(四)推进科研及继续教育
1.科研工作。“十三五期间”,继续积极推进科研工作,获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1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10项,拓展横向科研合作。累计发表核心期刊专业论文300篇以上,SCI论文10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项,专利4项。
2.医学教学工作。增强临床教学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保障教学、实验所需场所,保障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的投入。成立专门管理部门主抓教学管理,督促开展临床教学研究。进一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过程管理,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生、见习生管理,完善临床教学治疗检查考核。将教学经历纳入职称聘用以及后备干部必备条件,努力在期末实现教学医院的转变。
3.继续教育工作。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不断增强医院职工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扩大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保证继续教育项目活动的质量和成效。做好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及年度获批项目的落实工作,力争承担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项。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活动,支持各科室主办、承办各类学术活动,继续做好职工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档案,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平均合格率要达90%以上。
(五)充分利用优势资源
1.加强外院合作交流。“十三五”期间,医院将加强对外联络,开拓学术视野。积极探索与三级医院的院院合作,力争成为苏州大学教学医院,和市立医院形成较为紧密的院院合作关系。采取“特聘学科带头人”形式,中、长期聘请知名专家坐诊、查房、手术与短期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外力迅速提高医院技术水平。
2.提升医学教学水平。巩固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成果,争创全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在原扬州大学教学医院的基础上,努力再建成苏州大学教学医院。
3.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利用新医改的有利契机,完善双向转诊中心职能,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与东片7所基层医疗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形成网上转诊机制。落实医务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前下基层锻炼制度,建立副高以上专家到基层医院定期坐诊制度。
(六)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
适时推动门诊电子病历建设,依托全院电子病历系统和数据中心建立CDR(临床数据中心);进一步扩大电子临床路径实施范围;充分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完善医院数据仓库和决策支持系统;推进医院二期项目的信息化建设,筹划新机房,建立服务器虚拟化和数据中心虚拟化化,建立双线路网络容灾系统;完善移动医疗和远程会诊系统,发挥区域临检中心和区域影像中心作用;推进二级等保工作,完成等级保护评审;落实电子认证,实现全院电子签名;逐步建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物资管理系统、卫生材料管理系统、医疗废弃物管理系统;充分利用自助机、医院微信平台、APP平台,改进门诊预约服务模式和缴费模式,方便患者就诊;积极配合区域平台建设,完善区域数据交互,实现完整的健康档案调阅;细化绩效考核和成本核算,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七)推进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二级专科发展方向,结合医院实际,拟定二期建设大楼为内科大楼,楼层地面主体11层,局部12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包含内科病区、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病区、血透中心、ICU、体检中心、医技科室发展用房以及120救护站、食堂、服务性用房(自费药房、耗材窗口、超市)。
(八)不断强化医院内部管理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分类管理、类型流动、全员聘用、绩效考核、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推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院科两级负责制和全员聘用制管理,明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健全岗位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2.完善医院分配制度。以完善绩效考核为目标,以分配向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等岗位倾斜为导向,完善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和医院考核分配制度。注重开源节流,实行全成本核算,科学评价员工工作状况,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3.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完善医疗、后勤管理保障制度,提高高值耗材使用效率,提高投资效益。做好病案信息管理,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加强对后勤社会化公司的监管和考核,确保安全保卫、保洁、运送、病员陪护、配餐服务及设备维修与保养等工作满足一线工作需求。适时引入竞争管理机制,提升后勤服务质量,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4.推进院务公开。完善院务公开制度,向社会、患者和内部职工广泛公开院务信息,促进医院职工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和主人翁意识,加强监督,推进民主管理,提高管理和服务的透明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院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5.加强安全生产。实行院、科两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分工,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医院重点部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完善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并规范全院职工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6.完善财务管理。认真执行新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律法规,做好财务预决算和财务分析。加强对物价、收费材料、药占比等的监督管理。做好公立医院改革拟调整医药价格的测算工作。进一步加强医院资产信息化管理,做好资产信息库的建设工作。认真执行国家新农合、医保资金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合理组织财务收支活动,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推行全成本核算,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九)加强党的建设
“十三五”期间,院党委将着力将党的建设与医院中心工作相结合,争创省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党委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医院发展方向。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增强解决自身问题的自觉性,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同推动医院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问题、密切联系群众、促进各项工作上,努力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党政主要领导要配合默契、目标一致,高度重视班子建设。对涉及医院发展的大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经过民主程序进行决策,把握医院发展方向,要注重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加强引导,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团结共事的氛围,增强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院党委成员身体力行的带动,将全院职工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医院发展上来。
(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按照“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的要求,根据卫生行业的特点,开展适应医院发展形势的纪检监察工作。要在成立医院纪委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组织框架建设,明确任务目标,为医院的快速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1.加强制度建设。要将工作重点放在重点科室、重点岗位、重点环节上,完善制度建设,并定期督查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药品招标、设备采购、耗材管理、财务支出等环节的规范运行,做到按流程、讲规范、可追溯。同时要加强出院病人回访、门诊病人回访、投诉接待等工作,正确对待患者的意见和投诉,要把促进患者满意和提高服务能力相结合,
2.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切实提高对医改新形势的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对医药分离、绩效改革、多点执业等医改大方向有清醒的认识,从而转变思路,端正思想。要加大政治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医德规范教育,并建立健全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建立医务人员诚信记录和奖惩机制,加强社会监督,从而建立一支风清气正、有着良好职业操守的医疗卫生队伍。
(十一)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努力打造人文医院
医院文化的核心就是医院精神和集体价值观,它是一种凝聚职工,促进职工积极开拓创新,敬业爱岗的无形动力,是引导职工发扬救死扶伤、精益求精精神的有效力量。通过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倡导全院职工践行医院精神、核心理念、医师精神、护士精神,通过弘扬先进的医院文化,统一员工的思想,凝聚人心,提升“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意识,培育医师职业精神与医护人文精神。通过加强院容院貌建设、积极打造门诊“兰香”一站式服务中心、深化院内志愿者服务站活动、开展住院病人的人性化贴心服务、出版《支医日志》《吴医风采》《丛林记忆》《诺奖之光》《记录我们身边的故事》等人文书籍,全面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提升人性化服务的内涵,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和全国一流的人文医院,早日实现“吴医梦”,为我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
二〇一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