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 张文瑛*
上周我有个病人,让我有些小遗憾。那是一个足月择期剖宫产出生的孩子,生后呻吟、吐沫、吸气性三凹征,送入NICU,立即床旁摄片显示两肺透亮度明显减低,呈“白肺”样改变,给予nCPAP后,呻吟及三凹征有所缓解。但第二天早晨查房,辅助通气下呼吸困难费力、三凹征明显,复查胸片显示:右肺纹理较前清晰,左侧气胸(肺被压缩35%)。
果然,最让我担心的并发症发生了。
我通知了孩子的父亲,他匆匆赶来听说病情变化,倒也没有特别意外,因为入院时做了充分的沟通,对并发症有所了解。特别这个孩子,胸片呈“白肺”样改变,说明肺部病情严重,气体进去,肺泡受压不均出现气胸的风险是很高的,但是病情需要,不得不给予呼吸支持。
“那现在可怎么办呀?”
“新生儿气胸,如果肺组织破口小有可能很快自行修复,胸腔积气自行吸收。但是,在辅助通气下,气漏常常会持续,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那就需要胸腔穿刺放气或者做胸腔闭式引流。我们现在有两个建议:一个就是直接转儿童医院,因为儿童医院有小儿胸外科,随时可以做胸腔穿刺放气或者做胸腔闭式引流,我们可以帮你联系安排好,对方有救护车和医护团队来接。第二就是留在我们病房继续氧疗,观察情况,必要时我们请本院的胸外科专家来会诊,但我们是成人胸外科。”
孩子的父亲与家人商量了大约半个小时,回到病房告诉我,他选择留在我们医院治疗。
“昨天进来住院我就觉得你们挺周到的,抢救什么的也很及时。说实话小孩在里面我是着急得不得了,吃不下睡不着,他妈妈已经急哭了。我几次想给你们打电话,都正好你们打过来了,这里也离家近一点,我们想还是先在这里治吧。”
于是,我们积极调整救治方案:立即请本院胸外科医生会诊;同时联系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新生儿科借来新生儿带针胸管;逐渐下调辅助通气参数密切观察患儿脉氧等情况,直至改成头罩吸氧(吸氧浓度100%)。到了下午,虽然氧饱和度维持正常,但孩子呼吸越发急促,70-80次/分,吸气性三凹征明显,这时胸外科何医生下了手术台赶来会诊。何医生昨天值24小时班,今天上午又做了一台手术,但他毫无怨言,非常仔细认真地给患儿做了听诊,阅读胸片后分析:目前患儿虽存在呼吸困难,但头罩吸氧下氧饱和度能维持正常范围,决定暂时先行胸腔穿刺抽气不做胸腔闭式引流,毕竟手术损伤相对较大,随即成功抽出胸腔积气50ml。
鉴于患儿肺部原发病症不能很快好转,头罩吸氧维持一段时间后脉氧开始下降,气促,呻吟明显,再次给予了nCPAP辅助通气。我就此无法安心,决定留守科室与夜班医生共同值班。我们科的医护们,都太年轻,经历得少,而且一晚上可能有手术室和产房的监护需要,以及其他病人要照顾,但危重的孩子又往往需要极度精心的监护和敏锐的观察,只能由我来一起承担了。
晚上九点,孩子病情又一次出现转折,呼吸快到90次/分,氧饱和度掉到90%,复查胸片见左侧胸腔积气较穿刺后有所增加,右下肺可见透亮影,考虑肺大疱可能,有破裂后引起右侧气胸的可能。我再次请来了家属,告知他孩子肺部情况复杂,需要胸腔引流术后行机械通气的可能性较高,建议转儿童医院继续治疗。孩子的父亲听了我的意见虽非常理解,同意转院,但他的眼神里分明充满了焦急和无助。这一瞬,我感觉我辜负了他的信任,没能把他孩子的问题解决。
这几年,我们陆续开展了无创呼吸机和常频通气呼吸机,很多呼吸衰竭和呼吸窘迫的孩子可以不用转院,我们还开展了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更多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可以不用转院,既方便了家属探视,也减轻了很多家庭的经济负担。但是,我们在新生儿胸腔闭式引流这项技术上一直没有和胸外科合作突破。所幸,2天后何医生电话询问该患儿病情,得知转院消息,我们俩再次探讨,决心共同突破。
自从我们成立了苏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科里的危重患儿数直线上升。我听见年轻医生在感慨:这半个月的病危快赶上过去半年的了。是的,我很清楚你们的工作强度,但是我希望你们,不要害怕苦与累。还记得我们做的首例nCPAP,尽管有我坐镇,你们还是有些手忙脚乱,现在你们上有创呼吸机也能有条不紊了。还记得病房出现的首个李斯特菌感染,首个GBS感染,你们现在也都能分析的得头头是道了。
你们,可不就是在这一个个病例中锻炼和成长起来的!每送一个由危转安的孩子回家,也是把你们领上一个新的台阶。每一张胸片都是积累,每一个参数调整都蕴含智慧,每一次疑难讨论都能激发思维。
现在我依然保持“有病危必住科里”的习惯,我希望今天带教你们,他日你们带教新人,这便是医学的传承。
病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家属的信任,就是我们的责任。任重而道远,吾等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