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治愈,总是安慰
[人文病历]     发布时间:2018-8-31

儿科  袁琦*

    今年4月份以来,我一直在新生儿科工作,这个地方对于一名普通儿科医生来说,是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遇到的疾病发展程度及速度都比普儿科猛烈及迅速。我自6月份开始,专注于母婴同室查房,这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凶险万分的工作。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科室热线电话声从口袋里传来,我知道,又有会诊了,大部分都是产房和手术室的会诊,但这次却不一样,是母婴同室的电话,“这里有个小孩,刚生的,感染不太对劲”,对面是母婴同室护士的声音。母婴同室是出生稳定且产妇无特殊情况才会跳过我们直接入室的,所以我也就没有太在意。到小儿床边,发现小儿全身苍灰,这不是一个好信号,但患儿没有明显的气促、呻吟,无明显三凹征,心率在110次/分,血糖也正常,所以在场的护士和家长虽然有所犹疑,但也并未认为患儿有什么特别的危险。我知道,不能掉以轻心,新生儿出生最初的24小时内什么都有可能发生,我当即提出转至新生儿科。这时,患儿的母亲、父亲、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姑姑都表示不能接受,觉得小孩没什么,不需要住院,我与家长沟通再三,并不能一下子改变他们的想法。旁边一位护士提出让家属签字拒绝住院,后果自负,这时产妇突然哭泣起来,一家人顿时七嘴八舌乱作一团,这种情况下,签字无法实行,我思虑再三,决定先稳定家属情绪,与当班护士及护士长说明情况,然后与旁床产妇及家属沟通以做人证,暂时将小孩留在母婴同室观察。
    一小时后患儿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气促、青紫渐渐明显,三凹征显现,赶紧测经皮脉氧72%!查心率60次/分!这时,家属也看出不对劲了,没有七嘴八舌了,立即正压通气给氧,配合胸外按压,1、2、3、吸,1、2、3,吸……,通知新生儿科准备NICU、准备插管,通知电梯待命,同时准备便携氧气小钢瓶……
    患儿至新生儿科急查胸片,明显“白肺”,ARDS诊断明确,经抗感染、机械通气、使用“固尔苏”、静脉营养、合理喂养等综合治疗,渐渐康复,顺利出院。
    现实总是给我们设置一系列的考验,对孩子、对产妇、对我们。而我们终归不是神,有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但家属不知道,目前的医疗环境,导致医患双方互不信任。但我们是医生,就算环境不好,病患不信任,我们在某些时刻就必须把患者及其家属摆放在前,在某些时刻就必须承担起风险,不是冷冰冰的“签字、后果自负”,偶尔去治愈,总是去安慰。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学,尽力挽救生命、安抚心灵,无愧于心,无愧于这一身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