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感悟
[人文病历]     发布时间:2018-7-10

十二病区  程瑜

    在医院的产科里,高度浓缩了一个社会,在这里每天都上演着形形色色的故事。我作为一名产科医护人员,想为每位母亲的伟大、每个小生命的诞生咏唱赞歌。我想生死之交,也许是他们之间关系最好的诠释。
    近期热议的一部电影《生门》,用这短短的100多分钟,就惹得我无数次热泪盈眶,而它只是掀开了产科病房的冰山一角。我认为真正伟大的人就应该像李家福主任那样,默默埋头耕耘在自己的事业里。而他对工作的态度、专业素养以及对患者竭尽全力,都值得我学习。    
    泰戈尔说:“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
    在产科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囊括了这个社会的所有信息,不论是老的少的,穷的富的,每一个家庭迎接新生命、对孩子不同的期许都在里面。不管是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是感慨人生的酸甜苦辣,抑或反思社会的顽瘴痼疾,每个人都能从《生门》中寻找到触动心灵的瞬间。而我一个医护人员在赞叹生命之门不易的同时,也在反思我还能多为她们做些什么?
    疼痛≠痛苦
    凌晨三点半,一步步沉重的脚步伴随着深快的呼吸声越来越近,那夜她已痛了七八个小时了,但宫口依旧没有开。她因为子宫收缩的剧痛坐立难安。为了宫口开得快一点,在走廊里来回地走,双腿颤抖,痛得哭着对我抱怨,“我疼得都快死了,一点信心都没有,你们就会叫我加油、加油、加油,就没有点别的话了吗?”这句话问到了我的心底,我们对于阵痛时的安慰,难道就只能仅仅局限于这几句话吗?
    终于,她走不动了,回到了床上。我来到她的床边,手放在她的肚子上,陪着她数宫缩,指导她呼吸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帮她按摩腰部减轻疼痛。和她这么近距离的交谈后才发现,她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就是顺产一个健康的宝宝。
    渐渐地,宫缩越来越强,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医生查了宫口知道已经超过两公分了。将她送入产房时,她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对我这么有耐心。”我笑着对她说,“这是我应该的。”我只希望有我的陪伴她的疼痛不再没有希望,不再是孤军奋战,不再痛苦……
    每每提到孩子,我们总会想到母亲的十月怀胎,想到母亲孕育孩子的辛苦。然而更为艰难的应是生产,即使是在医学十分发达的今天,生产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如若没有亲身体会过生产的阵痛,你是无法理解这些母亲的付出是多么不惧生死、无怨无悔。
    看着阵痛时她们枯黄的脸,无神的双眼祈求着我们的帮助,我们能给她们的除了专业的照顾,还应是一路给她们信心,陪伴她们走到生门的那一头。
    妈妈,不是一个称呼那么简单,意味着她们一辈子都要为这个称呼付出,背后的艰辛一如我们所见,是奔波辛劳,是不计代价,是生死之交。
    护理也一样,不仅仅是追求一份收入,更多的时候是追求一种人生的价值。我们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被看起来配得上这份称呼,为的是一份事业、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份爱!
    悲欣交集,为那一声初啼,我们在生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