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是第64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0届“中国麻风节”。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兔眼、鞍鼻、爪手、狮面、残肢、溃烂……”,仿佛梦魇一般追随了他们大半辈子,疾病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都留下了深刻而残忍的痕迹。由于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人们对麻风病知识的缺乏,根深蒂固的偏见与歧视,使他们身心痛苦不堪。漫长的岁月,成了中和痛苦最好的麻药。
1月20日,大寒。冷冽的寒风中,我院防保科载着满车的慰问品、带着最温情的祝福,分别前往横泾、临湖、浦庄、城南对几位麻风病愈后畸残较重、生活较困难的康复者进行走访慰问。
破败的小屋里,又破又脏的床褥、锅碗瓢盆胡乱陈放,破小的外间放满了柴堆与杂物,抬头可见屋顶上满满的蜘蛛网。面瘫、睑外翻失明、爪型手的秦大叔就在这样的“家”里,一个人一天又一天活着。门原本锁着,听到我们的声音,秦大叔激动地应了一声,摸索着给我们开了门,他说平时村上的人都躲着他,经过他的房子都绕着走,快过年了,他想着我们是不是快要去看他了,盼了我们很久。送上慰问品后,我们又送上了500块慰问金。秦大叔把钱紧紧攥在手里,仿佛攥着小屋窗栏里倾泄而来的那缕冬日阳光。
张大叔与朱阿姨是一对麻风病康复者夫妻,年轻时在沙湖疗养院集中治疗时,相识、相知、相恋,育有一对儿女。由于早年患麻风病发现、治疗不及时,朱阿姨双手手指缺失、双下肢截肢,畸残较严重,儿女都成家了,朱阿姨的生活全靠张大叔照顾。床尾并着一张小木桌,我们到的时候,朱阿姨正好在吃东西,只见她缺失的手指间夹着一把勺子,身体坐着微微前倾,熟练得把食物往嘴里送。朱阿姨说,在一起一辈子了,夫妻原来都是麻风病人,虽然受到别人的孤立、歧视,畸残严重,生活不能自理,可与张大叔几十年的相依相伴,一直觉得挺幸福。说到这里,朱阿姨羞涩地回头与张大叔对视一笑,房子里顿时都充满了温暖。除了慰问品,我们给脚底溃疡的张大叔送了两双新的麻风防护鞋,给常年膝部复杂溃疡的朱阿姨带去了溃疡换药包,再次指导张大叔溃疡的护理以及换药包的使用。
住在敬老院的沈阿姨,她的畸残程度与朱阿姨一样严重,可是身体上的残疾并没有打倒她。朱阿姨开朗、乐观、坚强,双下肢截肢后,用轮胎改装以后装在截肢下面,天气好的时候,就“坐”地铁、公交,到处去游玩。她笑着说,人活着就要坚强,趁着还“走”得动,我就喜欢出去看看。沈阿姨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的照顾,她现在活得很好很开心。她的床褥干净穿着整洁,头发梳得很整齐,能看出来朱阿姨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走得时候,与往年一样,热情的沈阿姨送我们到大门口,嘴里还不停说着感谢你们每年都来看我,你们都是好人……。
目前,吴中区共有麻风康复者115例,可见畸残者共40例,其中II级畸残者21例。同时现症病人有6例。麻风康复者都已经治愈,没有传染性,因病造成了畸残,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麻风病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得共同参与,共同消除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与偏见,给他们更多尊重与关爱。
我们努力做到麻风病人发现一位,治好一位,让每一位麻风病患者都能早日康复,避免残疾,共享健康。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国际麻风大会的贺信中提出的“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