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已成为消化疾病诊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内镜下及时发现消化道早期肿瘤,明确病理诊断,采取合理治疗,提高消化道肿瘤的根治率,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了推动消化道早癌诊治经验的交流,提高消化内镜诊疗操作规范性、安全性,优化质控,我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12月30日举办了“消化道早癌诊治论坛”。本次会议特邀日本及苏州的多位专家做专题讲座,大市内多家医院参与并进行精彩的病例展示,同时也安排了手把手操作演示。
上午8:30来自全市乃至省内的三十余名学员集中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我们精心准备了两例食管、两例胃早癌的放大精查,分别由苏大附一院张德庆主任、史东涛主任,苏大附二院胡端敏主任、祝建红主任完成。其中一例食管早癌在进行放大精查后由我院吴兵院长进行了MBM分片切除。消化道早期肿瘤发现的基础在于“早癌意识”的增强,以及白光内镜细致的观察。病灶发现后NBI+放大精查有助于明确早癌的分化类型及浸润深度,以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此次手把手精查中各位专家结合每个病例对学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受益匪浅。吴兵院长的食道病变MBM切除可谓“点睛之笔”,而我院则是苏州大市范围内唯一开展本项技术的单位,相较于ESD(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切除,它速度快,更安全,且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与此同时手术室中一场视觉盛宴也在上演。老年女性,胃大部切除后,食道中段发现长约4cm,侵犯1/3周病变,苏大附一院李锐主任对其施行了ESD切除,如此复杂和高难度的病变,李主任不满一小时即完成了手术,他精湛的技术让学员们大开眼界。ESD是近几年兴起的消化道早癌切除技术,它的特点在于完整切除病灶,相较传统的EMR技术,进一步避免了病灶残留及复发,同时有利于对较大病变进行完整的病理评估,目前我院消化科在吴兵院长的带领下已经可以常规开展食管、胃及结直肠的ESD手术。
下午13:30转战苏苑饭店吴中厅,近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开幕式由苏州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主任委员陈卫昌教授主持,我院王平院长致贺词,两位前辈均肯定了我院消化科近几年的发展,同时也对我科的未来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展望。紧接着的是陈校长的专题讲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作用”, 讲授了如何筛选早癌高危患者,如何规范进行胃镜检查,如何发现早癌及如何运用新的内镜技术,这不仅对初学者很有意义,也让“内镜老司机们”颇有收获。来自日本的傅光义教授带来了以“早期胃癌的诊断思路”为名的专题讲座。他通过一幅幅图片和一段段视频,深深的把早癌的理念和意识埋进了参会者的大脑中:发现一例早癌就是拯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这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话。最后一位讲者是来自苏大附一院的史东涛主任,他带来的是附一院ESD团队近两年利用隧道辅助粘膜下剥离的“粘膜桥”技术,拓展了大家的眼界。
随后苏大附一院、苏大附二院、市立医院本部、东区、昆山一院和我院共六家单位进行了消化道早癌的病例展示及讨论,这次除了内镜点评专家外,还有苏大附一院杜明占博士及我院汪娟主任组成的病理点评团队,成为病例展示及讨论一大亮点。可以说病例讨论真正把大会推向了高潮,来自临床、内镜、病理的相互碰撞,是当天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幕。
相聚总是短暂的,相信通过这次会议,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苏州地区各级医院内镜医生消化早癌的诊断意识,同时也展示了我院消化科近几年建设成果,提高了学术地位,让吴中人民医院消化科“高大上”的形象深入人心。